为了缓解供体不足的状况,近年来劈离式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等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全肝移植相比,以上这两种肝移植方法往往存在移植肝体积过小的问题。国内外众多研究资料表明,为确保移植手术成功,供肝体积至少应达到受体原来标准肝体积(LV)的32%~40%或移植肝重量与受体体重比(GRWR)应在0.8%~1.0%。若移植物体积LV的32%或GRWR0.8%,即使受体术后有正常的肝脏血供,仍会出现持续性胆汁淤积性*疸、难治性腹水、凝血功能障碍、反复感染、胃肠道出血和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称为小体积肝综合征(SFSS)。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移植肝无功能。
导致小体积肝综合征的原因是肝脏体积缩小引起肝前门静脉入肝血流量的相对或绝对增加以及肝后肝静脉系统流出不畅,从而继发门脉高压状态。短暂或持续的门脉高压状态对供肝无疑是一个机械性损伤因素,会破坏肝小叶的结构,影响肝细胞的再生。目前治疗小体积肝综合征主要是用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方法。脾切除、脾动脉结扎或栓塞、门一体分流等手术方式可以明显降低门脉压力,但在肝移植的基础上再增加这些手术操作无疑又是一个创伤。现在已经发现FK和生长抑素等药物也能起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为小体积肝综合征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天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