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道,大家好,贫道正一道六十六代罗承。继续罗承谈道,今天所谈的内容是:肝、心、脾热病。
肝热病的表现:肝热病初起,由于湿热阻滞,肝胆疏泄不利,故先出现小便发*,胁肋胀满疼痛,胁腹满痛,倦怠嗜卧,身体发热等表现。如果邪势较盛,正气不衰,邪正交争,就会出现语声高亢、语言烦多、惊厥、烦躁、胸胁满痛、坐卧不安。邪热如果循经上扰清窍,气血逆乱,还可以出现头痛,眩晕。
肝热病的预后:“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是指患肝热病者,逢庚辛日疾病就要加重,因为庚辛在五行属金,金能克木,故重。逢甲乙日正气来复,正能胜邪,大汗出而热退。如果正气不能胜邪,邪气肆逆,又逢庚辛日则病势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肝热病的治法:治疗时宜泻其邪热,选取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以泻其实。
心热病的表现:热邪初犯心经,先出现郁闷不乐,几天后才出现身热。进而热邪较甚而正气不衰,邪正相争,影响血脉运行及心神的安宁,所以出现心前区疼痛,心胸烦闷。由于热邪充斥上扰,胃气失于和降,故见头痛,面红,恶心欲呕。热邪耗伤心阴,汗源减少故见无汗。
心热病的预后:“心热病者……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是说明心热病患者逢壬癸之日病情就要加重。因为壬癸属水,水能克火,故重。逢丙丁之日正气来复,正能胜邪,故大汗出而热退。如果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肆逆,又逢壬癸之日病情危笃就会导致死亡。
心热病的治法:治疗时取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心与小肠相表里,这样表里配穴可以泻其实热。
脾热病的表现:脾热病初起时,由于邪势较轻,出现头重如裹,面颊疼痛,心烦,颜面发青,恶心欲呕,身热等表现。皆提示湿热犯中,清气被遏,胃失和降之象。进而邪势转盛,正气不衰,邪正交争则病情加重,出现腰痛,不能俯仰。因为脾属土,肾属水,腰为肾之府,土克水使肾水壅滞,经脉不畅,故腰痛。由于脾与胃相表里,脾土壅滞,脾胃运化失常,故见腹满泄泻,两颔疼痛(阳明经脉所达,经气不利故痛)。
脾热病的预后:“脾热病者……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是指脾热病患者逢甲乙之日病情就要加重。因为甲乙在五行属木,木克土,故重。逢戊己日正当脾土正气来复,正能胜邪,故汗出热退而病愈。若邪势较盛,正不胜邪,又逢甲乙木旺之日,病情就容易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脾热病的治法:治疗时宜取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这样表里配穴运用泻法可以祛除邪热。
無量天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