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萎缩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治肝病需熟知其与胆脾胃肾的关系
TUhjnbcbe - 2021/5/24 23:01:00
治疗酒渣鼻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讲肝病治法,就一定要联到肝和其它脏腑的病机联系。有的治肝之病,须治其他脏腑;有的其它脏腑之病,由于肝病所致,而须兼治其肝。所以谈肝病就相当复杂。今天我们就说一说肝与胆、脾胃、肾的关系。一、肝与胆。胆附肝,肝胆相互为脏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一升一降,有经脉相连。《灵枢·天年》篇: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东医宝鉴·胆腑》:“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入精。”说明古代明确指出了肝胆相互的密切关系,现在治*疸病,认为胆汁溢于肌表,而从肝论治。肝胆之气,从升降来说,肝之气主升,胆之气主降,这在脾胃病中更为重要,一般胃气失降而上逆,从胆胃论治,脾气下陷,常升肝脾之气。当然,以上是从肝胆之气升降来说,但临床上治肝之法,本身也有升降不同。如柴胡是升疏肝气,所谓木喜条达;如吴萸、川椒、白芍之类是降泄而非疏肝之药,故笼统地讲疏泄肝气,亦当分析各有所宜。又如方剂来说,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之类是升疏肝脾药,温胆汤是泄降胆胃药。治各不同,当以此类辨。二、肝和脾胃。肝属木,脾胃属土,肝木克制脾胃,其临床意义如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肝气过亢乘胃:肝气过亢在肝脏本身为肝气上逆而头痛眩晕。因足厥阴肝经,上额交巅,又“诸风掉眩,皆属於肝”。肝气盛而克胃。所谓肝气犯胃,则呕吐,其呕吐的特点,常为呕吐酸苦。所以由头痛或眩晕而引起的呕吐,则常须从肝治。例如吴萸汤之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萸为厥阴本药,为治肝气上逆引起之呕涎头痛。2、脾胃虚,肝木克土:如素有脾胃不足之证,如遇情怀不适,或郁怒,则常引发脘腹作痛,或吞酸,或呕吐,或腹痛泄泻等。3、脾胃虚而土不升木,则肝郁不舒;如脾胃不健,而常伴胁肋胀满。医家赵羽皇论遥逍散之用白术、茯苓以及当归芍药时说:“肝木之所以郁者,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为灌溉。若中气虚则九地不升而木困之郁;阴血少则木无水润而肝遂以枯。”这对我们治疗肝病,是有一定意义的,也就是治肝气郁结,不能仅从柴胡、香附、青皮……等所谓疏肝理气之法来考虑。三、肝与肾。肝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属下焦:如温病以三焦辨证,如传入下焦,实质上主要是在肝肾两脏。2、母子相关:肾属水,肝属木,肝木依赖肾水之滋养。所以肝阴不足,治须补养肾阴。即虚则补母法。3、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肝血与肾精相互滋养,故有“肝肾同源”之称。肝为乙木,肾为癸水,故习惯称“乙癸同源”。在疾病证候表现常为肝肾同病,特别是老年人更为常见。故治疗时常常肝肾同治。《医宗己任编》高鼓峰治肝肾的方剂就有滋肾生肝饮、滋肾清肝饮、疏肝益肾汤等,历代不少方剂均为肝肾同治者。肝肾同藏相火:相火一般认为根源发自命门,火动而为患,常为阴虚之火。相火寄于肝肾二部,朱丹溪说:“肝肾之阴悉具相火。”虽然有相火寄于肝胆、三焦、心胞络,主要者还是肝肾。朱丹溪说:“胆者肝之腑;心胞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所以治疗相火过旺之阴虚证,常须肝肾同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肝病需熟知其与胆脾胃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