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记载
我国古代眼科药物发展较早,如先秦古书《山海经》中收载药百余种,其中治疗眼病的有七种;《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种,其中眼科药物七十多种(明目药四十余种,治疗眼病药三十余种),书中所载的*连、秦皮等,至今仍是中医眼科的常用药物。治疗眼病的主治药物有:①青盲:决明子、芡实等。②目赤肿痛:*连、决明子等。③目翳:瞿麦、秦皮等。④伤眦:*连等。⑤多涕泪:菊花、决明子、苦参、白芷等。⑥眼赤白膜:决明子、秦皮等。⑦风邪目盲:防风等。⑧目欲脱:菊花等。⑨面目浮肿:郁李仁、泽泻等。“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对眼病治疗,除内服药外,还介绍了洗眼法、滴眼法等局部用药,服用药有*连、秦皮、食盐等。
保护肝脏的几味中药
1、枸杞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
甘、性平。归肝、肾、肺经。中医认为,枸杞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的功效。枸杞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和铁等,这些都是使眼睛健康、明亮的必须营养物质,所以枸杞又被人们称为“明眼子”。此外中医还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头晕目眩、目昏多泪、失眠健忘等疾病。
(提示: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不要服用了)
2、菊花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菊花“味甘,性平"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肝火能使眼白发*,眼白发*当然就不美了。常喝枸杞菊花平肝,眉目就更清
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其功效为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和清热解*。常服菊花茶,不仅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是还能对肝火旺、用眼过度等原因而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菊花属于性寒凉之品,气虚胃寒者、食少泄泻者、体虚的老人都不宜过多饮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忌服。)
3、决明子
味苦、甘而性寒凉。归肝、大肠经。决明子又称“还瞳子”,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能预防和治疗眼睛肿痛、红赤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症状。决明子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和锌,可防止夜盲症,纠正和预防小儿缺锌的症状。
(提示:决明子性寒凉,脾胃虚寒、气血不足、大便溏泄者和孕妇尽量不服用)
中医中药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视神经萎缩因为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故我们提倡早期治疗。通明清盲汤结合多年来临床实践,对于诊疗该病早中期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视力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通
明
清
盲
汤
一、补肝肾为要务,复调气血脾胃
古人云“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气血不能上升,脏腑失调,经络阻滞,通光之脉道闭塞,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濡目,因之发生“青盲",治疗多以肝肾为主,然百病之生,多发于气血,气血盛衰是一切眼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是眼病转归和康复的关键所在。
二、检查瞳孔形态,辨证随之转变
视神经萎缩患者,临床上可见眼部黑睛透明,瞳神无损,或见瞳孔稍大或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瞳孔的展缩,取决于精气的盛衰,精气聚则瞳神缩,精气散则瞳神展“阴主敛,阴虚不敛,则瞳神大,”如果全身出现阴虚火旺或阴虚血热之证,可使瞳孔散大,展缩不灵,视力下降,以致失明。
三、着眼全身症状,审因审证论治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多为感染,营养不良,外伤,药物中*,颅内肿瘤,他病继发。根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规律,出现视力,视觉、视野及眼底改变等局部症状外,多兼见全身症状。因此根据全身症状,结合具体病情,进行归纳分析,明察脏腑之虚实,从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END
冬天已经来到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