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环境、报考院校、报录比等等,而是你时不时出现的不想学习的心。无论是学习多好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们或许也不想学习!那么,学不进去的时候到底要如何调节呢?
不想学习的原因
在给出解决清单之前,不如先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导致我们不能静下心来。
1.不学习,是因为可怕的线性思维
这个应该是你静不下心来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小到大,我们所做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有人帮忙指出前进的方向和所能达到的目的地:
上小学好好读书,将来可以考个好一点的初中;初中好好读书,将来可以考个好一点的高中;高中好好读书,将来可以考个好一点的大学;只有上了好一点的大学,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能有一个好对象......
你看,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有实打实、可以掌控的结果。
也难怪,在大学之前,我们被灌输最多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才是由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成就的”,“付出定有回报”的毒鸡汤,因为家长和老师也都清楚,在这个阶段,学生只要努力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要努力,他们一点都不关心。
但高考永远都是人挤人的独木桥,有人走上人生巅峰,必将有人伴随着无数的惨叫,跌入谷底。无论是走上巅峰还是跌入谷底的人,打小被灌输的线性思维,早已挥之不去,相伴一生。
线性思维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让人容易产生恐怖化的情绪。
我听到最多的抱怨,大概可以规成以下几类:
完了完了,我感觉我考研也考不上了,这辈子就要玩完了;
完了完了,我这次的六级没有过,今后找工作肯定非常难,感觉大学白上了;
完了完了......
心理学家埃利斯将我们常常夸大生活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倾向称之为“恐怖化”。
因为这样的线性思维,一旦有什么事情没有按照既定的线性往上发展的时候,我们就会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自己给自己加戏,而且还是苦情戏。
但实际上,现在让我们焦头烂额的事情,在人生的漫长河流中,连再小的浪花都不是,但因为受制于这样的线性思维,往往会刻意夸大现在的痛苦,接着看不到将来还有什么好留念的地方。
2.不学习,是因为相对剥夺的存在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曾经写过这脍炙人口的诗句: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我也许会忍受黑暗。
你可以理解为,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觉得自己应该也要拥有其他人同样拥有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就会非常痛苦。
我一直强调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的观点,既然是社会性动物,就无时不刻都在和别人进行比较,但因为你和周围的同学,高考成绩都差不多,因而无论怎么比较,差距都不会过于明显。
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别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都能通过各种载体传播到你眼前,加上互联网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幸运者偏差”,于是你看到的,全部都是比你厉害很多,比你牛逼很多的人。
如果你经常上网,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自己的成绩也还不错,明明自己的颜值,也还可以,明明自己的收入水平,也还不差,但一看网上的其他人,立刻就被啪啪啪打脸。
看到有人12岁上北大,于是觉得自己无论成绩多吊,也是渣渣;
看到有人常年8块腹肌傍身,一年四季都在吃健身餐,于是你觉得自己好丢脸哦;
看到别人年纪轻轻就拿到万的风投,不久就要上市敲钟,你看了看自己的工资单,脸都红了。
比较可能会激发你向上的动力,但也会激发你相对剥夺的感觉:你会认为,凭什么别人有的东西,我就没有!
“相对剥夺”这一术语是学者在研究美军二战满意度时首次使用的,学者发现,美国空军士兵对于自己获得晋升的机会要比美国军警有更多的挫败感。
但事实上,美国军警的晋升要比美国空军更加缓慢且不可预测得多,但美国空军对比的,不是美国军警,而是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晋升机会,却没有得到。
没有得到晋升的美国空军,体会到的,就是相对剥夺的感觉。
长年累月地和远在天边的人进行对比,你可能会认为别人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给你增添许多精神动力。但实际上,如果你一次次地没有变成他们那么厉害、那么牛,那给你造成的挫败感,一定十分强烈且很难挥去。
一旦尝试到挫败感的滋味,你是完全不可能再静下心来学习的。
知道什么样的人最不幸福、最没有动力吗?
不是住在非洲大棚里的难民,而是明明可以按照自己已经报考的方向来努力,却偏偏强行和“几个月轻松考试、”的其他人对比的考研er们,他们一次次地品尝着“相对剥夺”的滋味,关掉暖屏的手机之后,心里留下的,却只能是深深的挫败感,既然是挫败感,你是不可能再发奋图强的。
3.学习,是因为有很多人取悦你
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带来了自媒体,带来了各种各样的APP。有时你是不是会感到无聊?没有关系,各种APP会给你推送各种搞笑轻松的视频。
这些视频都看完了是吧?没有关系,它们会给你推送“相似推荐”,“今日最热门”的文章和视频。
或许这样你还不满意,没有关系,它们可以根据你的浏览记录,或者在其他平台上的搜索信息,给你推送“猜你喜欢”,“大家都在看”的内容。
对于一个在学校没有任何存在感,老师对其又不加以重视的学生,或者对于一个在职场上到处碰壁,没有人把他当回事的人来说,刷各种头条类网站和玩游戏,是killtime和获取存在感的最佳途径。
当然,也只有在虚拟的网络之上,软件和游戏的开发商们,才会珍视你的需求,知道你想要什么,并千方百计地想要讨好你,留住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对于它们来说,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流量和可以拿到手的投资额,这是他们可以甩开其他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也是他们对外宣传的绝佳筹码。
而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对于老师来说,根本就是可有可无,你来不来上课,对于他们来说,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你上课满不满意,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很重要,你对他们有意见,也得等到学期末的时候,按照流程走走,才能提出来。
一边是虚拟网络把你捧上天,一边是线下的学习环境把你当成普通人,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做一名“天使”吧!
怎么做
既然知道了知道了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的原因,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解决方法了。
4.用“追求卓越”来替代“追求优秀”
这是解决线性思维的一个好方法。
线性思维不允许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路上偏离既定的路线,一旦偏离既定的路线,我们会感到深深的无奈和绝望感,从而不会想着再继续去努力,继续去改变已然发生的事实。
在“追求优秀”的人看来,从一点出发达到另一点,只有两条最标准的、不会绕远路可以走,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犯错,对偏离既定路径的事实,无法接受。
而在“追求卓越”的人看来,同样的路程,有任意一条标准的路径走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中间出现曲曲折折,兜兜转转的路径,他们也可以接受。
关于这一点,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的Tal教授也有提及。
你可以发现对于同一个事件的解释和反应,这两种不同信念的人,给出的反应是不同的。
同样都是六级考不过,“追求优秀”的人倾向于一考定终身,会自己给自己强加“恐怖化”的情绪;而“追求卓越”的人,则暗自检讨不过的原因,争取下一次避开之前犯下的错误。
5.盯紧别人的成功,不如记录自己的想法
我记得巴菲特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时刻盯紧别人是否赚到钱是最愚蠢的做法。
当你时刻盯紧别人的学习成绩或者取得了多大的事业成功时,那留给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一定会大幅度地减少。
想想你和别人在赛道上进行赛跑,当你时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