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区16万亩农田“喝”上咸淡混合水
麻森乡李家屯村农民张进昌正在用咸淡混合水浇麦田。
李世发
于更生
摄
本报讯(通讯员李世发
于更生)“采用咸淡混浇,1亩地1年节省15元电费,省时又省工,还能为国家节约100方淡水。俺家一共11.5亩地,一年下来,就能节省280多元,这咸淡混合水就是俺老百姓的‘致富水’!”3月下旬,正在浇小麦返青水的桃城区河沿镇种高村农民种兴强给我们算着经济账。
衡水市桃城区属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20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数383立方米的31.3%,是全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开源节流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当务之急。桃城区水务局针对全区有2000万方浅层微咸水的实际,把利用微咸水灌溉作为一条广辟水源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广实施咸淡混浇工程。具体做法是在距现有深机井约10米处打一眼40-60米深的浅机井,浇地时将浅机井的微咸水和深机井的淡水按比例通过低压输水管道混合后进行灌溉,混合水含盐量根据控制在3-5克/升。
说起咸淡混浇工程的优点,桃城区种高村*支部书记种锡武说:“用上咸淡混浇有三大好处:一是节约深层淡水近三分之一,能减缓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二是节约能源,亩次浇地成本可减少三分之一;三是缩短轮灌周期近三分之一,这种方法于国于民都有利。”
据了解,该区已建设完成咸淡混浇井组780个,覆盖16万亩农田,年可节约深层淡水1600万立方米,为农民节省灌溉资金390多万元,不仅增加了抗旱水源,而且有效缓解了桃城区地下深层淡水超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