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黑木耳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菜
它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对人体而言好处多多
然而
让深圳的张女士想不到的是
黑木耳竟变成了“毒木耳”
近日,张女士因食用了泡发多天的黑木耳
导致食物中毒,心、肝、肾、神经系统等
多个器官严重受损,生命垂危
幸运的是,9月2日
医院
移植科团队成功帮助她实施了肝移植手术
及时阻断了毒素的蔓延
把她从鬼门关抢救了回来
国内外可追踪的文献和报道显示,张女士也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例米酵菌酸中毒致多器官衰竭,通过肝移植治疗存活的病例。
吃了一盘黑木耳,两天后中毒了
张女士今年40多岁,家住深圳宝安,8月底的一天突然出现呕吐症状,家人立即医院的消化内科。经过检查发现,她的肝、肾、心脏功能已严重受损,病情极其凶险。
当天,宝安区疾控中心检测中毒食品样本显示,患者是因为误食“有毒木耳”,也就是米酵菌酸中毒。经询问,原来张女士在发病前两天,吃了家中泡发多天的木耳。
一天后,张女士陷入深度昏迷,肝、肾、心、脑都有不同程度受损,尤其是肝功能受损十分严重。“转氨酶已经升到了左右,黄疸最高升到接近。”医院肝移植科主任姜楠介绍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8月30日,张女士被医院重症肝病科。“我们对她进行了人工肝治疗和肾透析治疗,但病情没有好转。半天后,张女士就陷入昏迷状态转入ICU。”医院重症肝病科主任陈军说。
全球首例!通过肝移植成功抢救患者
据了解,米酵菌酸是目前已知毒性极高的一种物质,人误食进入体内后会短时间引起心、肝、肾、神经系统等多个重要脏器损伤。
“这种物质主要从木耳、银耳一类食物的不正当泡发过程中产生。”重症肝病科主任陈军介绍,泡发时间过长、食物直接接触的容器及环境卫生条件差或空气潮湿时,木耳或银耳在浸泡过程中会产生的一种椰毒假单胞菌,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米酵菌酸。
重症肝病科的内科治疗有效延缓了张女士病情的恶化,但要挽救她的生命,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断毒素蔓延产生的连锁反应。医院多学科会诊后,决定给患者进行肝移植治疗。
幸运的是,9月2日,张女士很快就等到了供体,医院移植科立刻给她实施肝移植手术。“手术过程中,我们看到因为中毒导致急性肝萎缩,她的肝脏已经缩小到了正常的一半左右,只有小孩的肝脏那么大,而且肝脏内还充血淤血。”姜楠说。
肝移植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张女士便对疼痛刺激有了反应。术后第三天,她完全苏醒,神志清楚。目前正在恢复中,但仍在ICU密切观察。
“米酵菌酸中毒在医学上一直没有特效药,通常就是通过透析,也就是换血治疗来稀释毒素,但是如果该毒素的摄入量过大,基本是九死一生。”姜楠说。在国内外可追踪的文献和报道显示中,这种病情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一般发生3-4个脏器衰竭的患者,死亡率几乎是%。
近年来,市三院接到几例木耳中毒的患者,即便全力抢救都无一例生还。目前,张女士也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例米酵菌酸中毒致多器官衰竭通过肝移植治疗存活的病例。“从治疗效果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来说具有开创的意义,这也体现了市三院多学科综合救治的能力,是重症肝病科、ICU、血透室、麻醉科、肝移植科等科室共同努力的结果。”姜楠说。
注意!这样的木耳真的别吃了
米酵菌酸毒素是什么?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黑木耳变成了“毒木耳”呢?
经过长时间泡发的黑木耳中有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病菌,这种细菌能够分泌一种致命的毒素——“米酵菌酸”。
除了木耳和银耳,糯米面汤圆、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食物也容易被米酵菌酸毒素污染。
米酵菌酸中毒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多脏器损害症状。
姜楠介绍,米酵菌酸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阴雨潮湿的天气。木耳、银耳等食物长时间浸泡,加上外部环境不干净,就很有可能产生米酵菌酸。并且,如果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没洗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时,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米酵菌酸耐热,烧不死、煮不灭,一般的烹调方法并不能破坏它的毒性。他建议市民在食用木耳时,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
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黑木耳浸泡后如果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粘液,立即丢弃不要食用;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干木耳本身并没有毒素且营养丰富,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姜楠补充。
综合
晶报大健康南方+医院